
1. 初期修行,是要有一个清净的戒律,最起码对于佛法要有恭敬的心。
初期学法对法一定要有无上的虔诚和恭敬心,就是你活一辈子终于等到了,这是学法修行的基础,连这个心都生不起来谈不上修行。
初期修行的人,需要大量的佛法清洗,因为错误的知见和观念太多了,你需要通过大量的佛法去清洗,改变自己的观念,改变自己的记忆,改变自己的认知的角度,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整个宇宙观、人生观;中期的修行,就是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动机:这一念是维护我的哪一个私心,哪一个欲望?这一念是仇恨的还是祝福?你要从自己的动机根本上去找修行的道路,是维护自我的,还是符合佛法的?修行到了上层之后,那就是心灵跟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。
2. 为何要学佛?生死轮回永无终尽,爱恨情仇煎熬难停,唯有解脱生老死苦,方证常乐我净妙乐;如何去学佛?答:生死轮回心念薇家,爱恨情仇本性即佛,分解我执的过程,就是回家的大道,须知烦恼即菩提,体察自心此刻的烦恼,放舍烦恼中自我,宽恕恐惧,拥抱煎熬,心融境灭,消融心即当下,当下心即灵山。
展开剩余90%3. 什么是佛?佛是众生的本来面目。佛,是心灵本来的样子,佛,是随顺身心烦恼,却在烦恼思虑中,原本自在,清净的自性。故而,佛不依相见,唯以智知,故而,佛只在自心,离心说法,皆同魔说,依如来究竟法,破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相,烦恼性空,本来解脱,习业熄灭,如来自现,自证圣智者名佛。
4. 什么是真理?真理——能够解脱生死,能够对治烦恼,能够解开迷障,就是真理。佛陀曾说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寂静涅槃,以三法印对照,能够破开众生无明幻想的,就是正法。
5. 什么是佛性?佛性就在我们的烦恼中,生起烦恼的,在烦恼中无挂烦恼的,那就是佛性。
(众生本来面目,如来自性)那就是,觉性法界绽放出的“神圣”;也就是,此时此刻,看文字的“你”,你的身心灵中,“明了”你的身心灵在看文字的,不动清净,安宁无限,“祂”是如来寂灭海,又称为圣主平安性,一切生命于“祂”之内缘起缘灭,“祂”慈悲不动;无量微尘宇宙在“祂”之中因缘聚合,“祂”无挂无碍;法界是“祂”以智慧表现的形态,宇宙众生,是“祂”以慈悲所体现的生命。
“祂”不被身心灵众生牵挂,“祂”不被灵性天堂所禁锢;“祂”不被觉知虚空所存在;“祂”不被法界智慧所触及;“祂”不受人类情欲所沾染;“祂”不被灵性圣爱所留滞;“祂”不被觉性普照所洞彻;“祂”不被慈悲无限所指称。
神圣之“祂”,是言语道断,是不可思议,是无路可达,是心行处灭,是究竟圆满,是寂静周遍,是无余涅槃,是圣主平安;恒沙天堂,无限法界,都在“祂”之内,“祂”在无限法界,无量天堂,缘起法界,六道众生中,以众生心呈现“祂”清净究竟;以众生意呈现“祂”周遍圆满;以众生生死轮回,呈现“祂”如如不动,以世界沧海桑田,刹那中呈现“祂”亘古不变。
“祂”之内没有众生,众生只是迷失了“祂”,恐惧投射出倒影迷惘;因此,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烦恼执着不能证得;如来未曾离舍众生,众生觉悟本性,即究竟如来;爱未曾离舍一人,人心只要苏醒爱,当下就与“祂”同在;天堂不在遥远的宇宙深处,天堂在心灵当下的温暖宽恕中。
6. 为什么会有佛像?佛,真正的佛是没有形象的;真正的佛是周遍一切、充满一切的;真正的佛是一切众生的本来的面目;真正的佛就在众生当下心灵的清醒当中。但是众生迷茫,你不可能让一个沉沦在三界轮回苦海当中亿万年的人瞬间成佛,你得给他讲法,可是佛又是无形无相,又是无法可说的,怎么办呢?就会随众生的业力因缘,所现佛的报身,这个报身就体现出来了法界。
7. 佛法有什么用?佛法,祂可不是知识,也不是一种文化,更不是什么文字游戏、心灵鸡汤。佛法不是让人类过得更好用的,那个简直就是本末倒置,那个叫诽谤佛法,侮辱圣贤。佛法是明心见性,离幻即觉,即身解脱,圆满成佛用的,祂是让你解脱生死痛苦而来的,祂是一座桥梁,祂是一条道路,你要去思维祂,并且践行祂,见到了身心深处不随生灭妄想掩盖的实相,你就见到佛了。你见到佛的时候,这个“见”也会脱落,那个见无所见,离见遍见,当下如如,清净随顺的,那个就叫如来,那个就是你原始面目。
8. 何为佛、法、僧三宝?佛者,觉也;法者,正也;僧者,净也(佛即自性,法即正见,僧即清净)——六祖慧能大师。离心觅佛者是为求魔,离心求法者,法法有自性,有自性者必然有生灭,生灭法非佛法,以生灭法度如来义,是名谤法灭佛!僧者清净心,劝人出离世间烦恼,善巧方便开启众生本性者,名高僧,而非穿着袈裟,剽窃信徒钱财供养的人是高僧。
皈依的是什么呢?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。佛法僧三宝有现象化的,还有意义上的。现象化的佛法僧,佛,咱们皈依的是佛相;法,咱们皈依的是经典;僧,咱们皈依的自己的上师,这是有名相的。性质上的,佛法僧,佛,皈依的是自性;法,是我们的智慧——觉性;僧,是我们的清净心,叫自皈依。皈依自己的清净心,皈依自己的自性觉悟,皈依自己的自性如来,这个是六祖慧能讲的自皈依。自皈依是为一个真正的修行的人。
9. 何为出家?出离生死名出家,生死在何处?心识分别处!佛喻三界为火宅,三界者,贪嗔痴是也,生死以自我为核心,以欲望贪婪为表现,以无明邪见为根基,不自内觉,依心识疑惑为真理,执幻为实而沉沦;真行者,以佛义为纲领,以佛法为标准,以本性为方向,以信仰为动力,摧灭烦恼自我,明心见性为出家。
10. 什么是世间法?心攀缘世间名相,渴望通过修行获得福报功德,皆属于世间法;什么是出世间法?心灵内守,寂静观心,了彻佛义,离舍自我,明心见性,就是出世间法。离心无法,诸法唯心,由心灵的动机,朝向的方向,出离心决定你的行为,是出世间法,还是世间法。
11. 何为有为法?何为无为法?于轮回中寻求涅磐,离幻求真,是名有为;堪破轮回即涅磐,离幻即觉,是名无为;有为与无为,在佛法究竟义中,呈现真伪;心出离自我,事事无挂,心心利他,虽身处红尘,无私念维护者,是无为;心爱自我,念念贪求,虽剃度出家,心着我人众生寿者相,以福报当解脱者,是有为。
12. 什么叫正法?认识心的过程称为法,离心无法,法依心起,心空法灭,寂灭随顺,万法性空。所谓的正法,就是指导修行者,如何去正确地认识心灵本来的面目,明心之法是为正法。正法的标准是什么呢?心外无佛,自心是佛,是心是佛,佛由心作,就是正法的标准。一切法不离心的,去解释身心如幻,直指自性圆满的方法就是佛法,你要去履行祂你就是行者。
13. 什么叫外道法呢?离心说法即为外道。而我们所说是究竟义,什么叫究竟义呢?心外无佛,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外道的话,还不是贬义词,离心修法皆为外道。外道本身并不是贬义词,它是个中性词。向心内求法是为正道,离心求法皆为外道。外道就是除了佛教以外的所有修行,就是什么婆罗门教啊,包括各种各样的气功,这属于外道。但是邪魔外道,就是外道里面比较差的一种。
邪魔外道是什么?就是他们非常在意神通,在意获得,就一定会招惹你的生命过去,跟你有过关系的三界六道里面那些灵魂,包括一些魔王的眷属,他们在你身上给你加持能量,让你看到这个看到那个,感受到这个感受到那个,甚至出一些神通天眼。
他的教法只能把人往魔道里面带,不能让人解脱的。就算是你获得了什么能量,获得了暂时的身体健康,获得了暂时的神通,因为心被自我的执着所蒙蔽,蒙蔽的心就是你下一个轮回的开始。解脱不了生死你就会根据你这一世种下的因,结出你下一世的果。但是,凡是执着神通能量,执着于景象境界,执着于各种各样的光,包括是天眼看到什么东西,这种因地,在未来下一世结的果,全部是在魔王的系列里面,结果都会很惨。
14. 如何分别邪师?宣讲法理,不符合三法印,以神通感受,福报获得为目标,离心说法,而不是以法明心者,皆是魔说;以为有法可修,有果可证,有涅磐可得者,皆名外道!从行为上说,想尽办法骗取供养,树立信徒与教主的角色,极致个人崇拜,以世间利益衡量众生价值,憎恨诽谤贪爱虚荣者,是绝绝对对的魔。如何分别邪魔?看他是教人出离生死,还是鼓励人心欲望,获得轮回。
15. 如何定义佛法?佛法,无论祂是通过谁的嘴里讲出来的,祂的义不会有第二个,所以佛法不以人的身份而改变祂的性质。什么叫佛法?如何定义佛法呢?
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寂静涅槃,这三法印是衡定佛法的唯一标准。并不是你是什么样的身份,你讲出来的话就是佛法或者不是佛法,不是的,四依法——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依智不依识,这个是衡定佛法的标准。有那么多佛经在那儿放着呢,《圆觉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大日如来真经》……,我们看佛经,看的不是佛经的相,我们看佛经是要看了义的法。
那么,了义的法在什么地方呢?这个牵扯到一个问题——了义的法,是不可得的法,诸法不可得,称为究竟义。那么,不可得的法,祂究竟在什么地方呢?在我们心灵深处,在我们身心意识熄灭的那一刻,诸佛密义就完整呈现了。如来究竟义,唯有智知,不以色见。
当我们无论修行大乘佛法的任何一个法门,都要向我们内心深处去找,都要向我们内心深处去体验、觉受、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清净妙理。当清净妙理熄灭了我们的身心烦恼,身心烦恼熄灭的当下,诸法也就熄灭了,那么,心开意解的当下,无有心可得的时候,无有义可得的时候,我们的身心自我都不可得的瞬间,无所获得又无所来去的,遍满十方又落落清净的,那个叫了义法,那个就是如来法身,那个就是如来究竟义。
所以并没有一个究竟的佛法可以让我们获得,而是,当我们依据佛法去勘破了我们内心烦恼的时候,生命的本质,生命的实相,那个就是真正的究竟佛法。
释迦牟尼佛曾说“四依法” ——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依智不依识;何为法?破无明者为法,法非文字,觉悟者可用一切方便手段度化众生,令无明烦恼觉悟,犹如香积国土的如来,以香味令众生觉悟,而光明国土的如来,以光芒令众生觉悟,有的佛国世界,以众生摇摆身躯令其开悟,种种不一,皆是方便随顺。
何为义?诸法性空,本来清净,圆满周遍,不即不离,言语道断,随顺生灭,无取无证,当下不动,名第一义,第一义即如来,如来是义而非名相,义何来第二者?因此又说佛佛道同,本无二佛。
何为了义?见诸相非相,证诸心无得,是名了义,义非思维概念,而是于思维概念中,清净明澈,无生无灭者,名了自性究竟义;何为不了义?离心求法,攀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生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,心缘名色,名色染心,心相相续即名生死,生灭相对之法,心外求佛,即名不了义。何为智?何为识?分别为识,离分别为智,分别乃迷茫心攀缘业身所现取舍,心取诸相即为分别,分别名识心;心乃自性错觉,错觉凝固则有心,心即存在感,存在感又名识阴,所现三界虚空世界,是生死轮回之根本;出离心,熄灭取舍名相的动机,离欲心,脱离对名相欲望之体验,离相即名观,离幻即为觉;心净则国土净,出离心中无我,无我则能深观,深观身心实相,诸心无得,诸相性空,空性无碍,无挂,无生,本来圆满,不动遍满,寂照圆觉即名智慧。
16. 什么叫魔?什么叫佛?离幻即觉,离一切诸法生灭称为觉者,执一切法为实有称为魔。因为你认为一切法实有,就一定有一个承载法的你,你和你所承载的法相续轮回,生灭不休,这个就是三界六道的缘起。所以执幻为实称为魔,离幻即觉称为佛。
什么叫魔境?执幻为实就是魔境。你们不要把魔境想成是坏东西,“这个人无恶不作啊,这个人杀生吃肉啊,这个人欺诈众生啊,这个人奸淫妇女…这个人就是魔”。错了,魔可不是这种东西。魔是什么东西呢?魔是我们心灵,对心灵自我的执取,那个称为魔境。将虚幻的影像视为实有,这个是入魔。
魔,是不分善恶好坏的,魔不在善恶好坏当中,魔也会演化出佛菩萨的形象来的,魔也能演说各种各样的不同境界当中的法,魔也会示现大菩萨、佛的形象,魔也做好事,魔也持戒律的。为什么在三界六道当中魔教盛行呢?因为他抓住了众生内心的贪婪与恐惧,反过来讲,无明众生的贪婪与恐惧就是魔王国土的构成部分。
什么叫佛教?佛是觉悟的意思。在一切魔境当中,觉悟到魔境是虚幻不实的,不随着魔的境界去分别,不随着魔的境界去取舍,当下安住在清醒、柔软、清净而明了的安详当中,你的原始自性就会从魔境当中,就像是虚空当中绽放的光明一样,逐渐地开启了你原始的光明的境界。而光明当中是没有疑虑的。“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。”
17. 何为是修行?行者在业障情绪大海中,随烦恼习气波浪翻滚升起的诸种因缘幻境中,见证自性原始不动的面目,称为修行,而不是被习气妄想左右心意,于我执贪欲中,建立起能量、法力、神通、长生、成佛的诸种幻想。纯正的修行,是解脱法,而非成就法,这是正法修行与外道修行根本的差别。
修行说得更简单一点,就是一个从妄想当中见证本来的过程,是个离幻即觉的过程。《圆觉经》上讲,“知幻即离,不假方便,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”,离开幻相就是实相,并没有一个实相可得,而是幻相熄灭就是实相。佛法是需要实证的,实证佛法的道路,就是心灵,能够改变内心的习气贪婪,觉醒心灵的习气过错,这个过程就是修行。
18. 何为实证?如何达到?医生说每天跑五公里就减肥,医生的建议是道理,你坚持跑步,结果真的减肥了;将如来所说的法理,转化为具体履行的生活,遵从佛法认识心灵,心离自我必定有清醒觉受体现,对觉受的体验就是实证;对于真行者,人生并无好坏境遇的分别,虔诚心在善恶顺逆中,选择着生命轮回与解脱。
修行中有三个阶段
修行中有三个阶段:见山是山,见山不是山,见山是山。
第一层,是凡夫,心意所见世界,就信以为真,故“见山是山”。
第二层,是修行者,明了外界没有实有世界。
眼中所见,皆是心灵境界的投射;不执迷所见,而反观内在净化本心。
心灵从现象的牵引中,转向,改变投射现象的,内心境界中。故“见山不是山”。
第三层,是觉悟者,从自我妄想,
业力缘起的身心内,觉醒了,不被身心触及,
不被自我分别的“无生无灭”。
于心识思量中,脱落了分别,解脱了境界。
于心意动机中,觉照到缘起,度脱了自我。
于习气感知中,脱落了体验,苏醒了无生。
世界是心识分别,投射出的境界。
改变心灵的体验,就升华了境界。
随着境界的升华,心识逐渐透明。
最终心识与境界,一同透明消融。
不被心识所“分别”,不被境界所“存在”。
就是如梦初醒的,脱落生死的觉性庄严。
圆觉自性,非性性有,循诸性起,
无取无证。——《圆觉经》
随缘不变,如如不动,不变随缘,究竟涅槃。
妙音遍传十方界股票配资专业知识,《转载》。
发布于:广东省锦鲤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